spirit note:第五章  探索靈妙體的潛能與限制
〈來源:http://www.osho.tw/ebook/book84_05.htm〉

肉身體和我們所說的靈魂並不是兩個不同且分開的東西,它們之間沒有縫隙,它們是連結在一起的。
我們一直以為身體和靈魂是分開的,以為身體和靈魂之間是沒有連結的,甚至認為身體與靈魂是分離的,認為彼此是截然相反的事物,就是這樣的概念將宗教與科學區分為二,宗教被認為是在尋找那些不屬於身體的事物,而科學則被認為是探索除了靈魂以外所有身體上的事物。
結果,宗教與科學很自然地開始互相否定。

科學全神貫注於肉身體的研究,所以科學會問:「身體是真實的,但靈魂在哪裡呢?」
宗教向內尋找,宗教把那些內在的部分稱為靈魂,「靈魂是真實的,而身體只是個幻象。」
因此,當宗教發展到達高峰時,它把身體描述成幻象,描述成一個虛幻的東西,再不然就是把身體稱為馬雅(maya)。
宗教說身體其實是不存在的,它宣稱靈魂才是真理,身體只是幻象。
而當科學發展到達高峰時,它否定靈魂的存在,科學說:「靈魂的概念是錯誤的想法,那是一個謊言;身體就是一切。」
這種錯誤會發生,正是因為人們認為身體和靈魂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東西。

我之前談過七個身體,第一個身體是肉身體,最後一個身體就是靈性的身體,如果不考慮介於第一個身體和第七個身體之間的其他五個身體,那麼這兩者之間就沒有了橋樑。
那會像是你爬了一節階梯,然後卻拋棄其他介於頭和尾之間的階梯,結果第一個階梯和最後一個階梯就無法相連了。

如果你能夠看到完整的樓梯,你會發覺第一個階梯和最後一個階梯連結在一起。
更仔細一點觀察,你會發現最後一個階梯是第一個階梯的末端,而第一個階梯則是最後一個階梯的起點。

同樣地,如果把所有的七個身體視為一個整體,你就會發現第一個身體和第二個身體之間的連結。
第一個身體是肉身體,第二個身體是乙太體,也是情緒體。
第二個身體是肉身體更微妙的形式,它仍然屬於物質層面,只不過它是如此微妙、細緻,以致於還沒有任何物理學的方式可以捕捉到它。
不過物理學家並不否認,當物質變得愈來愈精細、微妙時,也會變得愈來愈稀薄,看起來愈來愈不像是一種物質。

比如說:現代科學說當物質被分析到最終時出現的是電子,電子不是物質,而是電的微粒。
當物質分析到最後,剩下來的不是什麼實質的東西,而是能量。
科學在過去三十年已經有了驚人的發現,即使科學曾經把物質視為真實的現實,但是現在也做出了這樣的結論:「物質並不存在,能量才是事實。」
現在的科學說:「物質只是個幻象,物質不過是能量快速運轉後所產生的幻象。」

就像是電風扇處在高速運轉的狀態中時,我們看不到電風扇上的三個葉片,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圓不斷地運轉著,葉片與葉片之間的空隙看起來像是被填滿了。

事實上,那是因為葉片運轉的速度非常快速,第一個葉片在我們眼睛裏所產生的印象還沒消失前,第二個葉片的印象已經出現了,然後第三個葉片又緊接著到來,葉片一個接一個地快速出現,所以我們看不到其中的空隙。
甚至,我們可以讓電風扇極度高速的旋轉,讓兩個葉片之間的空隙被快速的填滿,一個葉片才剛消失,下一個葉片已經出現了,在這種情況下,你根本不會感受到其中的空隙,甚至連你坐在上面,都不會感覺到有任何東西在你下方轉動。這些完全都是速度的問題。

當能量高速運轉起來時,看起來就像是個實質的物質。
原子能量是現代科學研究的基礎,但是我們從來不曾真正的看清楚過它,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只是它呈現出來的結果。
最基礎的能量是不可見的,所以觀察不觀察的問題也就跟著消失了,不過,我們仍然可以觀察到它的影響力。

所以,如果把乙太體看成是原子體,那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為就乙太體而言,我們也同樣只能看到它的影響力,而無法直接觀察到乙太體。
是因為這些影響力的存在,我們才承認乙太體的存在。

第二個身體——乙太體——是第一個身體精煉過後更微妙、細緻的形式,所以要連結這兩者不是問題。
某種程度說來,它們彼此已經連結在一起了,只不過一個比較粗糙,能夠為肉眼所看到,而另一個比較細緻,所以無法被看到。


宇宙實相

在乙太體之上是星光體。星光體是乙太體更微妙、細緻的一種形式。
目前的科學還未能到達星光體的層面,不過科學已經做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我們不斷地分解物質,最後剩下來的會是能量。
這個能量可以被稱為乙太,而當乙太繼續被分解成更細微的成分,剩下的就是星狀物,它比乙太更微妙而難以捉摸。

雖然科學目前還沒有到達星光體,不過它遲早會到達的。
一直到不久之前,科學都還只承認物質,而否定原子的存在。
幾乎是直到昨天,科學都還說物質是實質的,而今天,卻說沒有所謂實質的物質,沒有什麼是實質的。
現在,他們已經證明即使連一道牆也不是堅實的,雖然它看起來很堅實,但牆上其實有許多具有滲透性的細孔,東西可以穿梭於其中。
或許你還會堅持:至少在細孔周圍的東西是堅固的實體,但事實上,那也不是堅固的實體,每一個原子都是具有滲透性的。

如果將原子放大到與地球同樣的大小,那麼我們會發現原子之中兩個分子的距離,正好和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一樣,或者和太陽與星星之間的距離一樣。
接下來你或許還會說:「至少在這兩端的分子是實質的。」不過,科學說分子也不是實質的粒子,而是電的粒子。

到了現在,科學甚至不打算接受粒子這個名詞,因為粒子這個名稱與物質的概念有關。
「粒子」是一種物質,但原子並不是由實質的物質所組成的。
物質是堅實的,擁有固定的形狀,但分子不斷地改變形狀,它們比較像是一種波浪,而不是細微粒子。
當一個波浪從水中升起時,在你甚至能夠說出「這是一個波浪」之前,它已經又有所改變了。
波浪不斷地升起又落下。

但波浪也是屬於物質的發生,所以科學家創造出一個三十年前完全不存在的新字眼,那就是量子(quanta)。
在印度文裏很難找到一個與量子相對應的字眼,就好像在英文裏常常很難找到與印度文相對應的字眼,比如說Brahman(梵天),它的意思是「宇宙實相」。
文字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某些人的經驗需要透過某些特殊的文字來表達,因此當某些人已經到了Brahman之後,他們需要創造出一個新的字眼來表達出這個經驗。
在東方,「梵天」這個字眼被創造出來,而西方還沒有到達這個階段,所以還沒有任何與之相對應的字眼,他們還不需要。

那就是為什麼許多宗教名詞在英文中沒有相對應的字眼。
比如說「嗡」,這個字無法被翻譯成世界上的任何一種語言,它表達的是一種深度的靈性體驗;在西方的世界裏,沒有任何相對應的文字能夠表達它。
同樣的情形,「量子」是新造出來的字眼,它表達了科學所到達的顛峰,在任何語言中也找不到相對應的字。
如果我們試著去瞭解量子的意義,它意味著一個粒子與一個波浪。這是難以想像的事,它是一種有時像粒子,有時又像是波浪的東西,它的狀態是難以預料的。

直到目前為止,物質是最可靠的,物質有一種確定性;
但是物質最終的成分,也就是科學家所發現的原子能量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它的狀態難以預測。
一開始時,科學家堅持物質的確定性,科學說每件事情都是精確、明確的。
現在,科學家不再堅持這個觀點,因為他們知道科學在現今研究中所認定的這種確定性是非常膚淺的,其中其實有著很深的不確定性,而瞭解那個不確定性會是件有趣的事情。

凡是有不確定性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意識,否則,不確定性是無法存在的。
「不確定性」是意識的一部分,「確定」是物質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把一張椅子留在一個房間裏,我們回來時,會發現它還是在原來的地方。
但如果我們把一個孩子留在房間裏,當我們回來時,他不會在原來的地方,這其中永遠有著疑問與不確定性,我們無法確定他在哪裡,又在做些什麼事情?

對於物質,我們可以是肯定的,但對於意識,我們永遠無法肯定。
當科學接受原子最終的不確定性時,事實上也接受了物質中最終具有意識的可能性。

不確定性是屬於意識的品質,然而物質不可能是無法預測的。
就像是火不可能選擇它想要的時候燃燒,或在它不想要的時候停止燃燒;
水也不可能流向任何他想要的方向,或在任何它想要的溫度上沸騰。
物質的功能是確定的,但是當我們進入到物質的內在時,我們發現到最後,它還是不確定的。

如果我們想要知道有多少人在孟買死亡,這是可行的,如果孟買有一千萬人口,我們可以先找出一年之中死亡人數,然後大致計算出每天的死亡人數,而這個數字會幾乎是正確的。
如果用同樣的方式來計算全國人口的死亡率,那麼我們得到的數位會更接近正確數位;
如果我們計算的是全世界的死亡率,那麼所得的數字會更正確。但是,如果我們想知道某個人會在何時過世,我們的計算會充滿了不確定性。

當人數變得愈多時,事情就愈是變得物質化;而當一個現象愈是充滿了個體性,其中就愈是充滿了意識。
事實上,一塊物質是由上百萬個原子群所組成,因此我們可以預測它的狀況。
但如果貫穿進入原子當中,捉住其中的電子,那麼會發現那些電子充滿了個體性,我們根本無法預測它們的動向,而且某種程度看起來,它們像是能夠決定自己的動向一樣。
所以我們可以確定一塊岩石的狀態,會在特定的地方找到它,但我們無法確定其中各個原子的架構。
當我們再回到原來的地方時,其中所有的原子可能都已經改變了位置,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了。

不確定性開始於物質的內部深處,那就是為什麼科學改變了原本的描述方式,從「確定性」這個名詞改變成「可能性」。
不再說:「這件事情是這樣,那件事情會是那樣。」
現在科學會說:「它這樣的可能性會大於那樣的可能性。」而不再堅持:「事情就是這樣。」

過去科學在宣佈研究結果時,用的都是肯定式的言語,任何它說的就一定是對的。
但當科學的研究更進一步時,開始打破了之前建立的觀念,因為,科學已不知不覺地從物質領域邁入乙太領域裏,進入它們不瞭解的領域裏。
除非科學能夠接受自己已經從物質領域邁向乙太領域的事實,否則科學無法有任何更進一步的瞭解。
科學已經來到了物質的第二個層面——乙太的層面,而這個層面有其運作的方式。

在第一個身體和第二個身體之間是沒有空隙的。

第三個身體被稱為星光體,它是更細微的身體,是最精細微妙的身體。如果要把乙太分解成原子,目前看起來還是不可能的事,我們甚至還有困難揭開物質原子的面貌,所以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在乙太上做實驗。
如果有一天,當乙太原子也為人們所發現時,我們會發現它是來自下一個身體的粒子,也就是星光體的粒子。

當分解物質原子到最終時,會發現它最細微的粒子是乙太,同樣的,如果把乙太原子分解到它最小的狀態時,也會發現它最細微的粒子是構成星光體的粒子。
我們會就此發現這三個身體之間的關連,很明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個身體是彼此連結在一起的,因此人們能夠拍攝到鬼魂的照片。

鬼魂沒有肉身體,它的形體是從乙太體開始。
鬼魂的照片之所以能被人們拍攝下來,是因為當乙太體濃縮凝聚起來時,敏感的攝影機能夠捕捉到它們的影像。
乙太還有另外一種現象,由於乙太是如此的細微,以致於很容易受到心靈的影響。
比如說,一個已經過世的人的精神(spirit)希望出現的話,它可以把自己凝聚起來,把那些原本分散的原子聚集起來,形成一個輪廓,而這個輪廓能夠為攝影機拍攝下來。

所以,第二個身體——乙太體遠比肉身體更容易受到頭腦的影響。雖然我們的身體也會受到頭腦的影響,但它被影響的程度不像乙太體那麼大。
當身體愈是精細微妙時,愈是容易受到頭腦影響,而它與頭腦之間的距離也就愈近。

星光體比乙太體更容易受到頭腦的影響,那就是為什麼星光體的旅行是可能的。
一個人可以在自己房間裏睡覺,但他的星光體卻可以到達世界的另一端。
你一定曾經聽過這類的故事,一個人同時出現在兩個或三個不同的地方,這種事情是可能的。
肉身體在一個地方,星光體又出現在另外一個地方,這種事情只不過與練習有關,只需要一些練習,一個人能夠讓這種狀況發生。

當我們愈是往內走時,頭腦的力量就發展得愈多;當我們愈往外時,頭腦的力量就愈來愈弱。
往外,就像是我們點亮一盞燈之後,再用玻璃遮去火焰的光芒;加上一片玻璃後,火焰的光亮看起來就弱多了。
然後,我們再加上另一片玻璃,之後又再加另一片玻璃,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一共放了七片玻璃。
在放上七片玻璃之後,火焰的光芒會顯得非常微弱且暗淡,因為火焰的光芒需要經過七層玻璃。

也是透過類似的方式,當我們的生命能量到達肉身體時,它已經變得非常微弱。
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幾乎不太能夠控制自己的肉身體。
不過,一旦有人開始了向內的旅程,他將愈來愈能夠掌握自己的肉身體,而且他能夠掌握肉身體的程度,正好與他內在旅程的深度是一致的。
肉身體精微細緻化之後的形式是乙太體,而乙太體更精微細緻化之後的形式是星光體,然後就來到了第四個身體——心智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喵了就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