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病自己會好2: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 如何提高自癒力?生病時該怎麼辦? · · 作者:岡本裕 · 譯者:張凌虛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29日 ·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日本50萬冊暢銷作家、不開藥名醫的誠懇告白!
從自癒力、運動養生、挑選醫生醫院,到真正的疾病該怎麼處理,
第一集不便明講的部份,本書深入說明!
你去看病或健康檢查時,有醫生跟你說過這些事嗎?
◎ 選醫生的重點是合得來,而不是名氣響亮
◎ 90%的病不用吃藥也會好;太愛吃藥反而會得「醫源病」
◎ 醫生開藥超過四顆,就要小心!
◎ 健檢的數據不是那麼重要,數據的變化才重要
◎ 健檢根本不用量身高腰圍,重點是檢查出有無癌症
◎ 養生的要點是NO、WANT、SOSO
◎ 認真養生的人,最容易生病
◎ 難吃的養生食物,不該吃
◎ 營養補充食品大多數沒用,補充維他命、Omega-3即可
◎ 從是否關心病患飲食,就能判斷是不是好醫生
◎ 盡量別找教授醫生、好醫生幾乎都不在雜誌的名醫排行榜上
本書作者岡本裕,是日本腦神經外科與惡性腫瘤名醫,他原本在一家大型醫院擔任住院醫生,但行醫多年後,覺得醫院的所做所為,跟他成為醫生的理念——賦予病人活力,因而變得有自信——相去甚遠,於是離開醫院,自己出來開業提供諮詢。他最出名的主張就是「90%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在日本引起讀者廣泛共鳴,九個月就銷售超過三十萬冊,他也因此成為「不開藥的名醫」。
這位不開藥、也堅持看診不穿白袍的名醫,長年在日本各地開辦健康講習,告訴大家:
◎不要隨便看醫生!因為醫院必須開藥給不必吃藥的肥羊病患,來維持營運。
◎吃了不該吃的藥,會得「醫源病」:原本健康的身體,因為吃藥反而搞壞,醫療反而成為生病的原因。
◎養成幾點生活習慣(要點就在本書第二、三章),就能增強自癒力。
岡本裕身為名醫,卻站在病患的立場,痛陳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例如:
◎別找層級太高的醫生。醫生也是人,他的地位愈高,身邊愈沒人敢跟他說真話。
◎別看雜誌名醫排行榜選醫生。如果排名只是湊熱鬧還好,要是病患跟醫生都對排行榜開始認真,醫病關係就會變成生意關係。
◎會開刀不代表就是好醫生。術後如何不復發才是關鍵。
◎別去癌症治療中心。癌症中心是抗癌藥劑的實驗室。
◎別找教授醫生或去大學附屬醫院。對待患者首重治癒,而非學術問題,更不能把醫療研究與教育放在第一順位。
◎不要太相信媒體資訊。媒體的情報都是照著劇本走,情節符合他們的需求才會報導。
但人總有必須看醫生的時候,怎麼辦呢?
◎不要一個人面對主治醫生。就像登聖母峰需要導遊、當的的雪巴人、扛行李的人等組成一支團隊,當你生病時,也需要一支團隊來幫你。例如主治醫生、幫忙打聽資訊的親友、聽你訴苦、抒發情緒的對象。
◎問問其他醫生的看法。如果你找的是內科,第二意見可以找外科或掃描科。
◎選醫生,首先請憑感覺。因為如果雙方不投緣,你一定有很多話不想對他說。
◎想知道醫生人品如何,跟醫院的護士、清潔員、業務助理打聽準沒錯。
◎別把對方當醫生,而是醫療顧問。醫生的話你只能乖乖聽,花錢買諮詢若覺得不對勁,你會再找別人問。
◎請醫生回答「如果是你會怎麼辦」。沒有醫生能每種疾病都專精,找到願意回答你這問題的醫生,比較能知道後續該如何處理。
◎醫生開藥超過四種,就要小心!沒人能確定這麼多的藥物進入人體,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
本書是他繼《90%自己會好》後,更進一步具體說明:如何以簡單方法增強自癒力、聰明地跟醫院打交道、得到醫生100%的幫助。
【作者簡介】
岡本裕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愛吃藥,藥品消費金額在世界排名第一。一九八○至一九九九年期間,有一種叫做「腦循環代謝改善藥」的藥,標榜能改善腦梗塞、預防及治療癡呆症,其實一點效果也沒有,卻在日本狂賣了兩兆日圓(約新台幣六億六千五百萬)。在這麼愛吃藥的國度,居然有人能以不開藥而成為名醫,這個人就是腦神經外科名醫岡本裕。
岡本裕出生於一九五七年的大阪市,從大阪大學醫學部、研究所畢業後,在大阪大學醫院、大阪市立醫院的麻醉科、加護病房實習,成為專業腦外科醫生。之後在大阪大學的細胞工程中心,研究癌症的免疫療法和遺傳療法,一直在從事惡性腦腫瘤的治療與研究,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從他在大型醫院擔任醫生時,就一直在思考日本醫療體制與做法。他的治療方式不但盡量不開處方,也要求病患只做最低限度的檢查。一九九三年,他終於辭去臨床醫生的工作,並於一九九五年與理念相同的朋友成立「二十一世紀的醫療.醫學思考會」這個非營利組織,開始在日本各地宣導健康資訊,開辦健康講習會。
二○○一年,岡本裕成立e-Clinic診所,到二○○九年為止,已為二千四百多名癌症病患提供專業諮詢,他所建議的方式,臨床數據顯示:病患在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顯著的改善。也因為復發率極低、能夠徹底根治,上門求診的病患絡繹不絕。
現在他為癌症、慢性病、臨終患者提供醫療諮詢,也從事健康資訊宣傳、治療講習會、中醫治療團等服務。共著有《九○%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從宣告死亡到生還》(暫譯,講談社)、《癌症痊癒的必須條件》(暫譯,Kanpo)等書。
【目錄】
前言 你就這麼把健康交給醫療體制,問也不問?
作者序 醫學進步,病患反而治不好的原因
「標準治療流程」醫不好
別自己躺上診療「輸送帶」
你必須詳讀這本現代醫療的使用說明書
第一章:90%的病需要自癒力,不是醫生!
以藥養醫,疾病的「種類」愈來愈多
高達九○%的病不是病
九○%的病不必吃藥
肥羊病患:醫院最歡迎的老主顧
「未病」痊癒得靠自己
能不看醫生就不要看
小病就吃藥,吃出「醫源病」
肥羊病患的身體會被亂搞!
唯一例外是老人家看病
請相信你的自癒力
那我們還需要對症療法嗎?
多吃藥會削弱自癒力
中醫處方是為了提高自癒力
第二章:醫生不會說:不、想要、勉強,就是良藥
到底什麼是「自癒力」?
從處理壓力開始提高自癒力
遇到討厭的事知道說「不」
做你「想要」、而非「必須」做的事
什麼事做到「勉強及格」就好?
先改變想法,才能改變壓力生活
好勝心強的人容易生病
第三章:醫生不會告訴你:這樣做就能提高自癒力
盡量在十二點之前就寢
身體要活動,但不是激烈運動
想到時就深呼吸一下
「好吃」才是飲食健康的第一原則
便祕是壓力指標
營養不均衡?體重會告訴你
哪些「營養補充食品」根本沒用?
午睡過長會影響自癒力
用旅行和閱讀來轉換心情
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
認真養生的人最容易生病
營養補充食品得這樣選
第四章:醫生不會告訴你:健檢的重點是哪些?
如何活用抽血檢查法
淋巴球:你的免疫力
血糖值:除了糖尿病,還跟憂鬱症有關
CRP、LDL:發炎與氧化的指標
看健檢數據了解自癒力的變化
第五章:醫生不會告訴你:好醫生要這樣找!
切勿獨自面對一位主治醫生
避開不為你作調整的醫生
醫病雙方都得願意說真話
為自己找一個「個人醫生」
有名的教授意外地不可靠
自視甚高的醫生,很危險
醫生會認為病人都要配合他
脫下白袍才能成為真正的醫生
醫生是拿來利用的
好醫生幾乎都不在名醫榜中
所謂的超級醫生
別把名醫排行榜當真
「個性相合」——選擇醫生的標準
沒經歷過挫折,當不了好醫生
英文夠好,就該成為醫生嗎?
第六章:醫生不會告訴你:選醫院要注意什麼?
西醫真的是「最先進」嗎?
標準治療把醫生寵壞了
三大療法以外的療法
不要再追求特效藥了
檢查與開藥是醫院賺錢的手段
對大家有效的,不一定對我有效
多數人都誤解「治療」了
轉介讓病患疲於奔命
開業醫生這樣找客源
少找大學附設的教學醫院
想進癌症治療中心當實驗品嗎?
如何了解醫院或醫生的評價
第七章:醫生不會告訴你:哪些事其實他也沒把握
醫生憑什麼說能活多久?
簽知情同意書的用意是?
一定要問問其他醫生看法
我能教你如何停藥
藥以三種為限,最多四種
有哪位醫生問過你的飲食?
跟醫生請教養生?要小心
不要給醫生偷偷摸摸的謝禮
太有錢的醫生很可疑
念到博士不代表就是好醫生
成為教授也不代表就是好醫生
醫院的存在是為了生意還是治病?
醫學的目標是試驗還是治病?
媒體介紹的就是好醫生嗎?
別被悲劇的女主角騙了
結語 要懂得利用現在這種醫療體制
致謝
【序】
前言
你就這麼把健康交給醫療體制,問也不問?
注意!現代的醫療體制非常容易崩壞。應該說,是正在崩壞當中,大家要小心利用。如果使用方式出了差錯,現代醫療體制會取人性命,而且把責任丟給病患自己承擔,因此,請各位務必好好閱讀這本使用說明書——《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
每個人都想健康又長壽,常保活力與自信。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我一直相信「有活力又有自信」是一種幸福,我想成為醫生的一大理由,就是認為醫生是能為大家帶來幸福的工作,能讓大家充滿活力和自信。能夠做到這些事,讓我覺得醫生是世界上最棒的職業。
當然,我的初衷至今仍未改變。我原本就認為,醫生的使命是讓大家擁有活力和自信,因此不管手術做得再成功、名氣再高,即使被稱為名醫,若是忘卻這份使命,就失去當醫生的資格了。
但是現在,民眾對醫療體制與醫生的不信任感日益高升:醫生的資質參差不齊、醫療費用的高漲、醫療人員的人數不足、醫生本身的偏差行為……民眾提出一個又一個的質問,難怪輿論疾呼「醫療體制正在面臨崩壞的危機」,引發一片譁然。追根究柢,這些問題都有關連性,我認為,甚至可以歸納為一項誤解——就是認為「疾病要靠醫生治好」。
這是很致命的誤解。不論醫生或病患,整個社會都弄錯了。醫生沒辦法把病治好,能把治好病的,只有你自己。換句話說,大部分的疾病是自己好的。醫生的職責,是讓病患了解「疾病要靠自己才能治好!」這件事。
醫生要讓病患擁有自信與活力,就不該站在病患的對立立場,不能自以為多穿一件白袍,身分就比病患崇高。相反的,醫生應該陪伴病患,以更輕鬆、更誠懇的方式和病患溝通,成為病患的醫療顧問才對。
當然,「現實和理想差距甚遠,光談理想也不是辦法」這種意見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確。正因為現在的狀況和理想差距甚遠,所以知道理想後,更應該有所行動才對!
這件事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必須在這混沌又混亂的現代醫療體制下,努力讓自己活得健康。倘若不了解理想的醫療是什麼(包括誰是好醫生、怎樣算是好醫院、醫生的診療適當嗎?),便無法在這個充滿謊言的現代醫療體制中全身而退。
對於目前的醫療體制,政府根本不打算進行徹底的改革,要是把個人的性命託付給這種政府,不管有幾條命都不夠用。因此,我們只能站在病患的立場,自行製作現代醫療的使用說明書。
這就是我撰寫本書的目的。
【§內文】
小病就吃藥,吃出「醫源病」
各位讀者或許並不熟悉,不過有一種可怕的病叫做「醫源病」。你光從字面上猜,應該就能猜出它的意思——因為看醫生而導致罹患真正的疾病的狀況,就稱為「醫源病」。
「醫源病」這種病聽起來簡直是倒因為果,但實際的案例可是多到一點也不像是開玩笑。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可容許的,可是很遺憾,醫源病發生的機率跟日常瑣事一樣頻繁。也因為我熟知現狀如此,所以我自己會盡量不上醫院,也盡可能不吃藥。
我來舉兩個關於醫源病的著名案例。
昭和四○年代(西元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年)以前,是光感冒就要立刻打針的年代。當時打針不像今天針頭用過即丟,而是消毒後繼續讓下一個人使用,有很多人因此染上B型和C型肝炎。由於當時B型和C型肝炎病毒尚未被發現,所以沒有人認為打針會造成肝炎感染,所以就算後悔「要是沒有多打那一針就好了」,政府或者相關人士,都不需要為這個問題負責。
二十世紀六○年代的「沙利竇邁事件」也是一樣。原本沙利竇邁(Thalidomide)只是用來舒緩懷孕不適的鎮定劑,還宣稱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應藥物」,上市不到一年就風靡歐洲與日本。
誰也沒想到這種鎮定劑居然有嚴重的副作用,孕婦吃了會導致胎兒畸形。當時有很多懷孕婦女服用沙利竇邁,在當時一共產下三千個畸形嬰兒,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其中有一半的受害者,是因為日本政府不顧國外早就禁止販售的事實,下令禁止的措施慢了半拍造成的,很顯然是人為疏失。
總之,這可以說是「一點小症狀馬上跑去看病吃藥」所引發的悲劇。這是輕率將自己的健康託付給醫生或醫院照料,最後卻適得其反的典型故事。
事實上,醫學是一門尚未成熟的學問。尤其是政府官方承認的「西醫」,只有不到二百年的歷史,是一門還在發展中的學問。我們不可以被「最先進」、「最尖端」這些字眼所矇騙。
現在的醫學不是萬能的,其實用「不確定」、「不完全」、「充滿缺陷」來形容也不為過。因此,我認為應該鼓勵大家去懷疑現在的醫學是否正確。即使是今天認為沒問題的藥物,也不以能為明天它還是沒問題。
吃進體內的藥、在體內作用的放射線、傷害身體的手術,一定要依照自身狀況謹慎思考,否則就不要接受。換句話說,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要輕率地把自己的健康交給別人負責。
尤其是新型藥物,或許可以預測到短期的副作用,但是長期服用會產生什麼副作用,卻完全是未知數。另外,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結果如何,等於是拿病患的身體玩俄羅斯輪盤。
我的意思是:能不去看醫生就不要去看!能不接受現代醫療就不要接受!尤其是不需要找醫生的未病,對於看醫生能免則免才是最理所當然的想法,大家覺得如何呢?
請相信你的自癒力
我本來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怪咖,但就連我剛當上醫生時,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公開表示「不要隨便去看醫生!」這或許是西醫和其標榜「醫生萬能」的形象深植人心的緣故吧。
當時我對西醫走在科學的最前端深信不疑,就算有一些疾病現在還無法治好,也覺得將來也一定能夠做到。就像地球上已經沒有人類還沒踏足的陸地一樣,醫學可能也不再會有未知的領域。或許當時我是被這樣樂觀的想法所誤導吧。
在這裡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生物和非生物有什麼分別?」你會怎麼回答?生物和非生物的差異雖然一目瞭然,但是真的碰到這樣的問題,還是會覺得很難回答。
要是問到我的話,我會說是:「差別在於自癒力(復元力)。」生物基本上都具有自我複製、自我修復和自我復元的能力,我認為這是區分生物與非生物的一大特徵。
我好像聽到大家在說:「這不是廢話嗎?」這的確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就是有人沒有打從心底確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信任自癒力,才會一生病就跑去看醫生。要是發自內心相信自癒力的話,就不會病急亂投醫了。
說了這麼多,我猜可能還是有人不相信「未病能靠自己痊癒」。但是你的自癒力全年無休地為了你持續運轉,這是鐵錚錚的事實。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由大約六十兆個細胞組成的。是六十兆喔!地球的人口算六十億的話,六兆可是人口數量的一萬倍。我們的身體由天文數字的細胞構成,而且如果沒有發生什麼問題的話,能維持將近一百年的正常功能。汽車只有三萬個零件,卻只能正常運轉數年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想像,要維持身體的機能,不光是零件(細胞)要具備良好機能,還要可以正確無誤地自動交換、修復零件,這需要多麼驚人的能力才能夠辦到。我想大家也可以了解到,這是一種人力無法企及的驚人能力。
這麼說,遇上真正的疾病時,就該找醫生治療才對囉?的確,醫生只有在真正的疾病上才能發揮所長,但是醫生的能力再強,能夠治療疾病的依舊不是醫生本身;真正能發揮治療作用的,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藥物,當然也不是手術或放射線。這些或許能幫助病患讓治療產生效果,或為身體痊癒爭取時間,但是也僅只於此。無論大家是不是發現到了,但實際上能根治疾病的,是每個人都確實擁有的美好能力,也就是無可取代的自癒能力。
西醫被稱為走在科學最尖端的應用科學,但即使是最尖端的科學,現在依舊無法復原或讓生命重生。雖然以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夠徹底分析細胞的構成成分,但我們還是沒有能力從零開始構成一個細胞。
可是大家的身體卻能夠簡單地完成生命的復原再生,而且是每天、每秒,甚至是每個瞬間都在進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擁有驚人能力的超人。我們擁有的能力,可以完成醫生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
可是有一些人不相信自己擁有這樣的超能力,反而多此一舉,讓原本可以治癒的疾病無法痊癒,或是因而延誤了治療時間。
感冒時服用抗生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感冒有九九%是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可是不知為何,很多人在感冒時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是藥物,所以當然會讓人體自癒力下降。因此,將感冒和抗生素加在一起,只有百害而無一益。
請大家拿出信心,相信自癒力這種驚人的超能力!
要是大家能體會自癒力的優異之處,應該會萌生要好好保護自癒力的念頭。連續劇裡那種為了把病治好而心力交瘁的故事情節,從戲劇的角度看起來或許很唯美;但在現實中浪費自己珍貴的自癒力、不好好照顧健康,導致必須為了治病心力交瘁,只會遭人輕視,絕對不會被傳為美談。我認為這是對賦予大家珍貴生命的雙親和先祖的一種冒瀆。
話說回來,也有人將自癒力解讀為「自然治癒力」。我認為自然治癒力這種說法並不恰當,因為這種說法很容易招致誤解。
自癒力不是自然運轉的。自癒力是需要保護、保養、因應各種狀況不時加以強化,才能開始發揮作用,絕對不是放著不管就會自然而然發揮功用。所以我覺得不該稱之為自然治癒力,而是自癒力比較妥當。
雖然自癒力是非常優異的能力,但如果受到各種阻力,也會無法發揮效用。而最最妨礙自癒力發威的,就是對自癒力的不信任與依賴醫生的心態。抱持著「治病靠自己」的心態可以促使自癒力進步,可是如果興起「靠自癒力真的有辦法痊癒嗎?」的疑慮,就會導致自癒力下降。如果沒有抱持靠自己力量治病的積極心態,一味只想靠別人、依賴外物替自己治病的消極態度,更會大幅削弱自癒力。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自癒力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潛在能力,但麻煩在於能否發揮,取決於個人的心態。如果你想要充分發揮自癒力,就不可以弄錯它的使用方式。
超簡單的健康程度檢查法
提高自癒力,就是提高自己的健康程度。那麼,該如何測量健康程度呢?
雖然有很多人想要提升自癒力,卻只憑直覺行動而白費功夫,有時甚至還用錯方法。有些你以為對身體有益的舉動,其實只會帶來反效果。因此,定期檢測自己的健康程度是有必要的。
「要檢測健康程度的話,是不是找醫生就可以了?」
很遺憾,我想一般的醫生沒有辦法做好檢測。
「去做抽血檢查或其他檢查,沒有辦法了解嗎?」
的確有一些問題需要靠抽血檢查來了解,不過這需要稍微特殊的方式才能判讀。
「這麼說來,我們不能自己檢測囉?」
不是這樣的。每個人只需要一點點的努力,都可以自己檢查健康程度。訣竅就是認真傾聽自己身體發出的訊息。
我將自己所使用的「超簡單健康程度檢查法」列舉如下:
□ 早上能很快起床嗎?
□ 有沒有殘留的疲勞感?
□ 有精神嗎?
□ 吃飯津津有味嗎?
□ 排便順暢嗎?
□ 身體活動有沒有滯礙感?
□ 會想用親切的態度對待他人嗎?
□ 有沒有感謝的念頭從心中湧出的感覺?
□ 能夠順利入睡嗎?
□ 體重正常嗎?
以上十個問題,有八到十個回答「是」的人,就不太容易生病。
而回答「是」的答案數量在七個以下的人要注意,你們的健康已經亮起黃燈了。
請一定要重新改進自己的生活習慣或想法。
在季節交替、低氣壓通過,或是身體激烈勞動的時候,「是」的答案數量會變少。碰到這種情況,希望大家牢記「兩星期原則」。上面所提及的各種不良影響,在自己感覺到異狀之後,只要改變生活習慣,通常會在兩星期、最多三星期內得到改善。不過要是經過兩、三個星期還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的話,就必須注意了。這時候不要怕麻煩,最好去找醫生檢查。
碰到這種情況本來就應該立刻去詢問醫生的意見,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就算真的去診所或醫院,醫生大概也不會當一回事。我想只會看情況敷衍一下,不然就是被當成肥羊病患對待。
可是,中國人在季節更替之際,或身體狀況稍有不佳(處於未病狀態)時,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跑去找中醫。中醫師會藉由脈象、舌象、觸摸腹部等方式,綜合所有的症狀來推測身體和自癒力的狀態。接著,中醫師會開出自己調配藥材而成的處方,或是指點飲食注意事項,或是指導生活習慣等等,讓一般人定期調整身體狀況,修正調養的方向。
中國的民眾在變成真正的疾病之前,會請專家幫自己詳加檢查。我每次前往中國,都很希望這樣的習慣能夠在日本普及。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11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