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變心了。
- Nov 10 Mon 2008 19:12
除了遙控器,其他事物都漫不經心的雄性動物,名稱叫做「老公」
- Nov 07 Fri 2008 01:10
feeling 不同
所以,如果看到不常出現的稀有訪客 Pxxxx、Kx,喵會覺得很高興。
覺得溫暖,不再一人孤軍奮戰。。。
或許,大家不上來,
是因為小黑跑太慢,小黑無法正式上傳資料,
所以大家想說等 server 架好再上來。
可是,網站有人關心 vs 網站沒有人關心,感覺真的不一樣嘛。。。
- Nov 06 Thu 2008 23:21
《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
摘自《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
會計系統可以透露各種已知的經營資訊,卻無法看到未能收集到的資訊透露出的衰退徵兆。企業要避免失敗,在面對看得到的資訊中,若能善用逆向思考、從失敗中找尋脈絡,將可通往看不到的智慧之門,找到被自己忽略已久的企業競爭力。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統計學家沃爾德教授(Abraham
Wald,1902-1950),來了一個意外的訪客,那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作戰指揮官。他說:「沃爾德教授,每次飛行員出發去執行轟炸任務,我們最怕聽到的回報是:『呼叫總部,我中彈了』。請協助我們改善這個關係著飛行員生死的難題吧!」沃爾德接下這個緊急研究案,分析德國地面砲火擊中聯軍轟炸機的資料,並且以統計專業,建議機體裝甲應該如何加強,才能降低被砲火擊落的機會。但依照當時的航空技術,機體裝甲只能局部加強,否則機體過重,會導致起飛困難及操控遲鈍。
沃爾德的研究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部位,而飛行員的座艙與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部位。
太重視「看得見的」,反而做出錯誤決策
沃爾德詳盡的資料分析,令英國皇家空軍十分滿意。但在研究成果報告的會議上,卻發生一場激辯。負責該專案的作戰指揮官說:「沃爾德教授的研究清楚的顯示,聯軍轟炸機的機翼,彈孔密密麻麻,最容易中彈。因此,我們應該加強機翼的裝甲。」
但沃爾德卻堅定而客氣的說:「將軍,我尊敬你在飛行上的專業,但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建議加強飛行員座艙與機尾發動機部位的裝甲,因為那兒最少發現彈孔。」
在全場錯愕懷疑的眼光中,沃爾德解釋說:「我所分析的樣本中,只包含順利返回基地的轟炸機。從統計的觀點來看,我認為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而飛機很少發現彈著點的部位,並不是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根本就無法返航。」指揮官反駁說:「我很佩服沃爾德教授沒有任飛行經驗,就敢做這麼大膽的推論。以我個人而言,過去在執行任務時,也曾多次機翼中彈嚴重受創。要不是我飛行技術老到,運氣也不錯,早就機毀人亡了。所以,我依然強烈主張應該加強機翼的裝甲。」
這兩種意見堅持不下,皇家空軍部部長陷入苦思。他到底要相信這個作戰經驗豐富的飛將軍,還是要相信一個獨排眾議的統計學家?
由於戰況緊急,無法做更進一步的研究,部長決定接受沃爾德的建議,立刻加強駕駛艙與機尾發動機的防禦裝甲。不久之後,聯軍轟炸機被擊落的比例,果然顯著降低。為了確認這個決策的正確性,一段時間後,英國軍方動用了敵後工作人員,收集了部分墜毀在德國境內的聯軍飛機殘骸。他們中彈的部位,果真如沃爾德所預料,主要集中在駕駛艙與機尾的位置。
尋找被忽略的訊息
乍看之下,作戰指揮官加強機翼裝甲的決定十分合理,但他忽略了這個事實:彈著點的分布,是一種嚴重偏誤的資料。因為最關鍵的資料,是在被擊落的飛機身上,但這些飛機卻無法被觀察到。因此,佈滿了彈痕的機翼,反而是飛機最強韌的部位。空軍作戰指揮官差點因為太重視「看得見」的彈痕,反而做出錯誤的決策。這個案例有兩個特別值得警惕的地方。
第一,收集更多資料,並不會改善決策品質。由於彈痕資料的來源本身就有嚴重的偏誤,努力收集更多的資料,恐怕只會更加深原有的誤解。
第二,召集更多作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來提供專業意見,也不能改善決策品質。因為這些飛行員,正是產生偏誤資料過程中的一環。他們都是安全回航的飛行員,雖然可能有機翼中彈的經驗,但都不是駕駛艙或發動機中彈的「烈士」。簡單的說,當他們愈認真凝視那些「看得到」的彈痕,他們離真相就愈遠。
在管理實務與日常生活中,許多關鍵的資料,也像上述轟炸機的個案一樣,會因為「失敗」而觀察不到。
〈我喵了就算〉
- Nov 06 Thu 2008 02:12
混蛋DNS
嗚嗚嗚。。。
喵辛辛苦苦搞的網站,全被破壞了啦!
混蛋加三級!
什麼爛東西呀?!
想扁人!!!!!!
不管了!
混蛋小黑,自己好好反省反省!
不管你了。
喵要去吃好料。犒賞自己。
- Nov 05 Wed 2008 01:21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鄭重推薦!
果然臭味相投。
事實證明,「同一類」的人,不僅觀念相投,even
連喜愛看的書,都一樣。
與朋友相約住家附近的
85度咖啡廳。
為怕等人無聊,照例,隨身帶一本書出門。
「妳到很久了嗎?」朋友托著一杯冰美式,在對面坐下。
「還好。」事實上,喵等了15分鐘。順手將正在讀的書,書面朝下閣上。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他瞄了一眼,脫口說出書名。
「啊?光是看書背,你就知道喔?!」 喵不禁驚呼。這傢伙透視力太好了吧?
「嗯,因為我也有買。妳買幾本?我買了2本。」
「哈哈,我也買2本。」
「幹!真的假的?!妳也買2本?」 這次,換他鬼叫了。
「妳也和我一樣,一本放公司,一本放家裡嗎?」 遇到知音人,眼睛閃閃發亮著。
「不是。我自己看一本,另一本送很好的朋友。」
喵據實以告。
「內容淺顯易懂,觀念很不錯,適合用來自我洗腦。哈~」
「嗯嗯嗯!用另一個觀點來解讀宇宙運行的道理。」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喵與喵友,鄭重推薦。
〈我喵了就算〉
- Nov 05 Wed 2008 00:42
畢馬龍定律
諸事不順?都是你自己想的啦!
文章來源:Career職場情報誌
作者:羅梅英
http://www.taiwanpage.com.tw/column_view.cfm?id=1204
心理諮商師如是說——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對不如意事情的看法,將決定你究竟是幸運兒還是倒楣鬼。
負面思考,只會讓你與幸運絕緣,招來更多厄運,人生落入一種惡性循環。
許多人因為人生不如意、過得不快樂,而向心理諮商師求助,渴望獲得心靈救贖。
在聯合心理諮商所所長邱永林的求診病人中,有4成為情緒性疾患、6成是被工作或感情所困。按工作業別來看,金融從業人員來諮詢的前三項困擾分別為:擔憂經濟景氣、客戶人際的壓力、工作量大。而科技業前三名則是:工作量大、人際關係、擔心自己競爭力不足。
常常有些人直接了當詢問:「我是不是應該換工作?」或是「我要不要離開這個人?」希望心理諮商師直接給一個答案。敦南心診所醫師賴仕涵笑稱,「好像是來算命的。」
臨床心理師張維揚認為,大部分人因為對自己不夠瞭解、欠缺自我省察的能力,因此會覺得工作或人際關係處處不順。
但是,順或不順並不是絕對,相同的情況發生在某些人身上,可能覺得糟透了,但落在其他人身上卻覺得還好。賴仕涵說:「事件只是誘發,想法才是重點。」例如有人失戀就想不開、鬧自殺,但有人卻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以後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對象。
打敗自己的自動化思考
賴仕涵指出,心理學有一個「自動化思考」理論,有人一遇到事情時,就會立刻自動化思考、整個情緒變得很負面,但「其實事情根本沒有那麼糟」。最常見的自動化思考模式包括:
◆兩極化思考:凡事非黑即白,不是100分就是0分,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完美主義者,以至於經常覺得自己做事很失敗。
◆過度概化(Generalization):這種人缺乏自信心,有時主管只是稍微提醒或指正他的一些過失,就過度擴張解釋、全盤否定自己。
◆淡化正向的經驗:只在意負向的記憶,就算有正向的鼓勵,也覺得那是虛情假意,或覺得根本微不足道,只是別人禮貌性的客套話。
◆猜疑、自責式思考:個性過於敏感,總以為別人對自己有負面評價,或是容易怪罪自己把事情搞砸了。
◆誇大災難:把每一個負向事件都看成天大的災難。
邱永林也觀察發現,負面思考者多半自信心較低,有「順境時功勞歸於環境,逆境時歸咎於自己」的傾向。
越負面思考
越容易遇到衰事
不同思考模式會造成不同行為,進一步導致不同的結果。越是負面思考,覺得自己衰神上身、跟好運絕緣,就會真的遇到一連串倒楣事。
賴仕涵指出,國外神經科學期刊有一篇文章探討「憂鬱的確會帶來倒楣」,例如:一個人自覺衰透、諸事不順,求職面試就會畏畏縮縮、顯得亳無自信,自然不可能被錄取。所謂「相由心生」或「境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
該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呢?第一步要改變想法,跳脫負面的自動化思考。
賴仕涵表示,許多人腦袋裡裝了太多的「應該」,誰應該要如何如何……,過於僵化的思考只會讓自己不快樂。
所以遇到不如意時,不妨試著改變自己對事情的看法。
邱永林也指出,在精神醫學裡,心理健康是指具有彈性的人,如果太過硬梆梆,遇到挫折很容易會「一折就斷」。
其次,不要吝於鼓勵自己,每天出門前先自我激勵一番,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補充一天的奮鬥能量。
心理學已經證實,自我暗示的確很有效。
另外,「多和相信你會成功的人相處,」邱永林說。
心理學有一個「畢馬龍定律」,取材於希臘神話故事:別人對你的期望有多高,你往往就能達到多高的要求。
幸運兒或倒楣鬼
決定權在你
許多成功人士被視為幸運兒,邱永林分析,這些「幸運兒」多半具備3項人格特質:
1.正面思考: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認為,樂觀、勇敢等正面情緒,可讓一個人遇到逆境時,將危機視為轉機,激發出無限的潛能。
2.自我悅納能力:相信「自己其實還不錯」,就算一時搞砸或失敗,也不會全盤否定自己。
3.好奇心:好奇心再加上廣泛的興趣,有助於紓解壓力。沒有這項特質的話,成功很容易只是一時短暫現象,屬於短跑型選手。
你會成為幸運兒還是倒楣鬼?不是命運決定,而是你自己決定!
- Nov 05 Wed 2008 00:36
洗腦!換一顆好運的腦袋 心理強度,決定運勢強弱
啊!
喵真是愛死這個作者囉~
〈我喵了就算〉
洗腦!換一顆好運的腦袋 心理強度,決定運勢強弱
文章來源:Career職場情報誌 作者:李翠卿 發佈時間:2008/9/15 上午 10:20:57
http://www.taiwanpage.com.tw/column_view.cfm?id=1205
潛意識其實一直在暗中幫我們做決定,你的意念,會引領你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停止否定、自我懷疑的負面暗示,換一個成功者的腦袋吧!
撰文◎李翠卿
你常把「啊,完了,沒救了!」「我不可能熬得過去。」「我該不是一輩子都這麼衰吧?」等話語掛在嘴邊嗎?
請注意,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宣判自己前途死刑了。
近年來,《秘密》、《吸引力法則》、《情緒的力量》等書籍在書市發燒,其核心觀念就是:心想事成。人們之所以失敗的理由,通常是他們把焦點凝聚在他們「不想要」的東西上,覺得自己老被欺負、工作不順……等負面的念頭,最後就會吸引來負面的事情,但若把意念放在「想要」的正向事務上,一切就會逆轉。
這種理論真的可信嗎?光用「想」的就能決定事情的成敗?
每個人都有「超能力」
Dr. Soul心靈醫生心理診所院長莊凱迪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潛意識其實一直在暗中替我們做出各種決定。」潛意識中的想法,會變成自己給自己的預言,最後在生活中實現。若從這個角度來看,《秘密》書中的理論,是可以得到驗證的:我們心中的信念,的確會吸引某種類型的人,來參與人生中的各種事件。
相不相信?心理素質的強度,跟你的財富是連動的。美國馬里蘭州陶森大學經濟學家梅利沙.葛洛布茲分析英美兩國的調查資料,研究什麼樣的人在工作上會獲得成功,他發現,自我情緒掌控能力愈強的人,年收入就越高。另一位挪威心理學家艾倫.奈夫斯根據挪威的調查資料,也得到類似的結論:情緒容易動搖的人最無法賺到錢。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每個人的大腦都擁有決定成敗的「超能力」。
著有《暗示力》一書的心理學家內藤誼人認為,「自我效力感」(self-efficacy)強的人,成功機率比別人大。「自我效力感」指的是:相信能用自己的力量開創命運的信念,若一個人抱著「我一定有辦法!」的自我掌控想法,就比較能夠克服逆境,堅持向前,到達成功彼岸。
絕對不要輕易認輸
「絕對不要輕易承認自己是失敗的!」內藤誼人強調,在做自我暗示時,必須喜歡自己,成為自己的擁護者。如果你不覺得自己是塊料子,就很難發揮自我暗示的效果。「小心!只要對自己產生絲毫的懷疑,暗示的力量就會越來越薄弱。」
奧圖碼科技總經理郭特利就是「吸引力法則」的信奉者,5年前他剛接下總座兵符時,「Optoma」還只是個資源短絀且沒沒無名的小品牌,處境雖然相對不利,「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輸!」打從一開始他就告訴同仁,奧圖碼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第一名,他自己更是發自內心認為它一定會實現,訂出目標後,就全力往前衝。果然,在短短幾年之內,奧圖碼成功突破日本、歐美大廠的封鎖線,躍身為台灣投影機市場第一品牌,「你如果一開始暗示自己會輸,那就肯定贏不了。」
中止負面暗示,用美麗遠景犒賞自己
但要堅持談何容易?工作中永遠充斥著各種大小不順遂,當自己不小心又開始對自己「負面暗示」時該怎麼辦?內藤誼人建議,當你意識到自己開始動搖時,一定要強迫自己立即停止做負面暗示,並且去想像最美好的畫面以激勵自己。
此外,在自我暗示同時,應設定一個「快要到手但尚未達成的目標」,一旦達到,就再增加難度,逐步向夢想邁進。但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好處,可能也會讓人提不起勁來,不妨先準備好豐盛的「獎賞」,跟自己打個商量,在許可的範圍內,決定如何犒賞自己,這樣就能提高暗示效果
多年來負責招募培育人才的保德信人壽董事長特助田文德觀察,那些高薪、高業績的壽險顧問,都有「正面思考」的特質,能夠把「被拒絕」當作小菜一碟,不會輕易否定自己。此外,他們多半擁有很「具體」的目標,比如說,希望能在台北市精華地段買一幢房子、希望每年都能帶全家人出國旅遊、希望自己的年收入可以達到什麼數字……,為了達到這些美好的願望,一方面工作得更起勁,另一方面比較能夠忍受各種波折。
隨時給自己正面暗示,別耽溺在苦惱、懷疑等負面情緒中,你會發現,每一天,都能離夢想更近一點。
- Nov 04 Tue 2008 02:14
態度
內容講的真好。
值得一讀再讀。
〈我喵了就算〉
態度
《來源:網文》
態度是一件奇妙的東西,它會產生神奇的力量。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實驗,證實了態度的魔力。
若干年前,羅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學主持一項為期六週老鼠通過迷陣吃乾酪的實驗,其對象是三組學生與三組老鼠。
他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們太幸運了,因為你們將跟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這群聰明的老鼠將迅速通過迷陣抵達終點,然後吃許多乾酪,所以你們必須多準備些乾酪放在終站。」
他對第二組學生說:「你們將跟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這群平庸的老鼠最後還是會通過迷障抵達終點,然後吃一些乾酪。因為牠們智能平平,所以期望不要太高。」
他對第三組學生說:「很抱歉,你們將跟一群笨老鼠在一起。這群笨老鼠的表現會很差,不太可能通過迷障到達終點,因此你們根本不用準備乾酪。」
六個星期之後,實驗結果出來了。天才老鼠迅速通過迷陣,很快就抵達終點;普通老鼠也到達終點,不過速度很慢;至於愚笨的老鼠,只有一隻通過迷障抵達終點。
有趣的是,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天才老鼠與笨老鼠,她們全都是同一窩的普通老鼠。這些老鼠之所以表現有天壤之別,完全是因為實驗的學生受了羅伯特博士的影響,對他們態度不同所產生的結果,學生們當然不懂老鼠的語言,然而老鼠知道學生對牠們的態度。
此一實驗證明了「態度」的神奇力量。
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你的人生?
- Nov 02 Sun 2008 04:24
鐵板
鐵板神算,真的是天機神算嗎?
喵認為:無論是哪個派系的「算命」或號稱「知天命」,終究圍繞著巧妙的算式。
唯一的重點,是那個「說故事」的人,功力好不好,能不能取得求答案者的心理認同。
越相信答案,誤差越小,越趨近目標。
因為,自己說服自己,催眠自己,反果為因,然後自圓其說。
越是親近的人,越是看不清,越是不願看清。
心障。
人生是場奧妙的化學組合變化。
「配方」正確與否,決定化學作用的結果。
合,一定是好事?
離,一定是壞事?
有的人合伙,朋友親人做不成。
有的人拆伙,朋友親人反目。
有的人離婚,人生淨值往下掉,由蔬果大盤老板變成清潔工。
有的人結婚,人生由墔燦高峰往下探底。
只要不固執己見,
截至目前,人生的配方,是對?是錯?
你一定有感覺。
- Oct 30 Thu 2008 22:35
婚姻幸福的密訣
婚姻幸福的密訣
-----------------------
有一位老先生和一位老太太,已經結婚六十幾年,他們彼此分享任何事情,並且無話不
說,
在他們之間並不存在任何秘密,只有一件事情例外。
在老太太的衣櫃上方,有一個鞋盒,她不准老先生問起有關那個鞋盒的任何事?!
有一天,老太太生病得很嚴重,而且醫生也說:她已無痊癒的機會了。
老先生在整理她的物品的時候,將這個鞋盒拿到她的床邊,
她同意此時已經到了該讓他知道的時候了。
當老先生將盒子打開,他發現裡面放了兩個洋娃娃及厚厚的一疊鈔票,共有三百多萬
元。
他問起有關這些東西的來由?
老太太說:「當我們結婚的時候,我的祖母告訴我,婚姻幸福的秘訣,就是從不爭吵。
她告訴我,無論何時,當我生氣的時候,應該保持沉默,並編織一個洋娃娃。」
老先生聽了,感動得掉下淚來。
只有兩個精美的洋娃娃在盒子裡,就是說:從結婚那天開始,在這多年漫長的恩愛生活
裡,她只對我生氣過兩次。
此時,老先生的內心高興萬分。
「親愛的,」老先生問:「現在我已經知道這些洋娃娃是怎麼一回事了,而這些錢,又
是怎麼一回事?」
「噢,」老太太回答:
「那是我賣掉洋娃娃所賺來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