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職場的現象,對女性而言,是個悲哀的事實。
 
但!
更悲哀的是:男性逃避&不敢正視這個岐視!
 
〈我喵了就算〉
 
 
雙重困擾
 
有其他研究顯示,在女性屬於少數的領域中工作時,女性所受到的評價尤其會被負面的刻板印象所扭曲。
 
羅莎貝‧莫絲‧坎特在其深具影響力的著作《公司的男性和女性》中舉證,若女性只是象徵性的點綴,她們的個人特質更有可能被視為與女性的負面刻板印象一致。
在一九八○年的研究中,瑪德琳‧海曼請一群企管碩士針對一個假定的工作評估應徵者,而證實了這個發現。
 
如果應徵者中只有25%是女性,企管碩士們對女性應徵者的評價就會比女性比例較多時低(更加以刻板的女性觀念看她們)。
這表示女性在人數較少時,就更有可能遭到眨抑。
 
這意味著女性在組織中爬得越高,她遇到的人就越有可能對她的行為做出刻板的反應,因為在大部分的組織中,高層通常沒有很多女性。
當然也有例外——儘管曾遭到無數的阻撓,還是會出現成就非凡而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女性。可是,這些女性終究是例外。
經濟學家瑪莉安娜‧柏特蘭和凱文‧霍洛克做過一項研究,調查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七年大小不等的公司中薪資名列前五名的高階主管,發現這些職位的女性只占了2.5%。
 
瑪格瑞特‧赫芙南曾任CMGI的執行長,CMGI是傘形架構的組織,旗下有數家網路營運與開發公司;
在《快速企業》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她提到還在CMGI任職時,在電梯中遇到一名年輕女子,那女子先確定她是瑪格瑞特,然後表示:「我一直很想見到妳,握握妳的手……我從來沒有見過女執行長。」
 
這不是遠在十五年前發生的事情,而是發生在二○○○年,而且瑪格瑞特指出,這名女子的經歷並不罕見。
「大部分商場上的男性和女性連女執行長都沒有見過,更不用說與她共事了。」
女性會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一個職務越有權力和地位,就越被視為是「陽剛」的,因此如同沙因指標的研究,人們認為女性特質適合那個職務的可能性就越低。
所以只要女性是在為較不重要的職務賣力,就有可能被認為表現不錯,可是一旦有能力勝任,也開始去爭取較重要,也因此較「陽剛」的職務時,她們的工作就會開始受到眨抑,而其「個人作風」可能會突然變成大問題。
 
這可以說明為什麼被送去上「酷女人」課程的女性多半是組織中的高階主管,例如副總經理、財務長、資深合夥人,這些職位在不久之前幾乎都是男性的天下。
 
我們可以猜想,這些女性長期以來都被視為表現良好,否則不會一再獲得晉升。
但因為以前所擔任的職位較不重要,那些職位的「陽剛」成分也較少,她們坐在那些職位上對同儕來說不成問題。
但是當她一坐上組織中掌權的職位,亦即被視為男性地盤的職位,女性的「作風」就變成了問題。

惠普向來是十足男性化的公司,在卡莉‧菲奧莉娜就任惠普的執行長之前,她的表現受到很高的評價。
但是,突然之間,她的「作風」成了議論的焦點。
如同亞當‧拉辛斯基在《財星》二○○二年十一月號的報導:「傳言在公司內甚囂塵上:她有私人教練和美髮師任她召喚;她買了一架灣流四號噴射機;她派專機運送健身器材;她對員工的態度很傲慢。這一切都是虛構的。」
 
在菲奧莉娜決定惠普要與康柏合併而發生代理權爭奪戰時,她被媒體描述成「無情的決策者——高傲自大」。
 
然而過了六個月,當代理權的爭議解決時,拉辛斯基在她身邊跟隨了幾天,發現她會以同情心傾聽員工的心聲,與銷售經理及他們的上司開玩笑,讓多達「六千名老道的科技買家順服她。」
 
這給人的印象是勤奮能幹的經理人,而不是驕傲、冷酷的女人。
 
雖然可能會有人認為菲奧莉娜夠聰明,懂得在記者在場時隱藏她的無情、傲慢和自大,但似乎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
在幾乎由男性獨佔的代理權戰場上,很少有女人有勇氣涉足,那些與其行為有關的醜陋不實的傳言,多半是對她那少數性別的身分產生的負面刻板印象,而非源自於她的特定言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喵了就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