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典
 
所以囉~  
一個人越相信命,  命對他的影響將會越大。
因為, 那是無形的催眠。
 
你的堅信, 助長它存在的事實及價值。      〈我喵了就算〉
 

你還要算命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愛算命的民族,甚至算命已經變成民風民俗的一部分。因此,要讓算命徹底消失已是不可能。
因為民風民俗也是文化的一種,只要是文化,就不是一句「破除迷信」就可以達到目的。
 
只有徹底了解算命的意義,才能避開它的毒害。
 
物競天擇,命運就是競爭力,算命之所以會存在,就是因為競爭的不確定性。
 
有競爭,就會分出強弱,強者通常不需要算命,但弱者就常會倚賴算命用命理來加強心理建設,進而影響競爭的結果。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尤其在要以少勝多時更顯重要。
 
因為人心是否安定,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競爭激烈、差距很小,更可能變成關鍵因素。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開張要看風水,要挑吉時拜拜,結婚要合八字,就是要讓信的人安心,與算命准不准無關。
那麼,命理又為什麼會那麼深入民心?為什麼很多迷信無法根除?
 
原因在於,很多迷信經過長時間的習慣,本身已經變成一種民俗,一種信仰,它可能不理性,但卻有強大的影響力量,不可能強力禁止,只能慢慢開導。所謂「約定俗成」,俗,正代表大眾的力量。
 
民俗裏的安太歲就是很好的例子。
 
古人研究命理,觀察天象,發覺木星會有十二年的周期循環,符合中國幹支紀年十二年循環的特性,所以特別重視它,稱它為「歲星」,並根據它的位置來推斷每年吉凶。
 
歌謠稱:「太歲當頭坐,無災恐有禍」,如出生年生肖犯沖,就要祭奉太歲星以保平安。這其實是錯誤的推論,因為天文學早就已經證實,木星的公轉周期十二年是物理現象,與命理無關。
 
只是太歲星流傳已久,它已經變成一種民俗、一種儀式,信者恒信,心誠則靈,與科學無關。我在二十歲時就知道安太歲是沒意義的行為,但我在每逢犯太歲的年份都還是會去安太歲,為什麼?
 
因為我的父母相信!他們認為這是一種保平安的儀式,如果不做,他們心就不安,就會反複嘮叨,甚至覺得因為我的犯沖,已經詛咒到他們身上,我不安太歲就是不孝。
 
所以,我安太歲的原因,不是要保佑我,而是要安他們的心
 
安完太歲後的這一年,無論我做什麼事,出差到哪裏,他們才不會擔心害怕,這就是民俗及很多宗教儀式會一直存在的原因。不論你自己信不信,只要你的周圍有人信,你就無法脫離這個世界。所以,我一直到我父母都去世以後,才不再安太歲。
 
同理,我也告訴很多朋友,不要動不動就以知識分子自居,老是認為長輩迷信,故意違逆,讓老人家擔心,引起不必要的沖突。你說安太歲是迷信嗎?如果真要探究,則現在所有宗教的根源都是迷信
 
例如,基督教說:「信我者得永生。」佛教說:「殺豬的人,來世輪回就會變豬。"
 
你相不相信呢?就看你要從哪個角度來詮釋了。事實上,如果對比安太歲和現在流行的西洋星座很多說法,真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很荒謬,可是很多人也都確信不移。
 
例如,一個有名的占星家說:天王星已經進入雙魚座,它的時間是七年,表示這七年內,雙魚座出生的人都會受到天王星的影響……
 
我認為,算命是永遠不可能消失的。
科技越進步,這個世界的變量就越多,未來就越不可預測,因此,人心也就越徬徨。
 
所以我們該做的,不是禁止算命,而是要改造算命,讓它成為一門真正的人生規劃及咨詢的學問。
 
而對於一些過時的觀念,我們需要時間慢慢導正,讓大家從宿命的迷惘中清醒,才能正確分清楚:何謂民俗?何謂迷信?迷信是一定要破除的,這是我一直在奮力疾呼的事。
 
被錯誤算命所影響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讀者們要小心,那些專放馬後炮的大師們,真是以踐踏人性為樂。
 
為什麼你要花錢,來讓別人作賤自己?算命已經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時候了。人類有很多奇怪的盲點,助長迷信。
 
例如,台北有所謂的靈貓,號稱通靈,會作加減法計算,吸引了很多人。最後竟盛傳這只靈貓會算命!
 
貓和人類的智商差距不只十萬八千裏,會加減法的貓,了不起是基因突變到約十歲人類的智商罷了。
 
對貓族而言,是像人類出了愛因斯坦的天才一樣稀罕;可是對人類,十歲的小孩會做什麼?而人類這個盲點,就是算命難以禁絕的主要原因。唯有從命理本身著手,才有可能真正改善台灣現在過度迷信的現象。司馬遷說:「陰陽之術……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其濫耳!"
 
也就是說,統治階級在剛開始的時候,要用一套易受民眾歡迎及接受的學術,就算是層次較低(濫)也無所謂,讓社會大眾廣為接受,再伺機教育民眾,本意仍是宣揚仁義道德。
 
這是因為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時代,曲高和寡是不容易被接受的,陽春白雪,下裏巴人,本來就有不同的切入模式。自古以來,用命理之說來約束民眾的行為,比起其它的方式要來得直接且有效得多了。
 
尤其古時候民智未開,沒有多少人受過教育,用命理之學來讓民眾「敬天畏人」其實是很有用,也很有道理的。
 
但是到宋朝理學之說興盛,使很多人認為「始其濫耳」不好,要清高自處,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滿口仁義道德,反而使得中國人的文化盲點特別多!我經常半開玩笑地對很多企業的老板說:「公司裏最頭痛的人事問題,交給我處理比交給企管專家要有效得多了。" 果不其然,當公司裏貼出布告:今晚演講的題目是「如何用紫微鬥數處理人際關系」,當晚就一定爆滿。
 
每個人都聽得興高采烈,結束以後,也照例會大排長龍,一個一個進來很尊敬地問問題。
 
由於人太多了,一個人只能有3分鍾。我看一眼這個人的命盤,說:「你的問題在於太要面子,所以……」
看一眼下一個人的命盤,說:「你說話太直接了,得罪人也不知道……」
 
我直接談問題,告訴他該如何處理,大家也都很認真做筆記,思考著如何改進。
想想看,如果主管開會,題目是:「部門的協調與溝通檢討」,員工看到布告,先嘟囔一聲:「工作這麼多,晚上還要加班!」
開會時沒精打采,要面子的還是要面子,脾氣大的還是脾氣大,開完會的結果將是如何?換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行為心理學。
 
因為主題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
 
因為前一個主題關切的是員工自己,後一個主題關切的卻是公司。
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式就會不同。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們總不能常常學孟子告訴員工:「汝何必言利?」
 
亞當史斯密的《國富論》認為,從經濟學的理論來看,因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操縱,使每個人都用利己的方式去做事,經濟自然會發展。這正是資本主義的精髓所在;也正是東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產生矛盾及沖突的所在。
請看,中國人問命,最常問的就是財,也就是「利」;
最不會問的是道德,也就是「義」。
 
可是,所有的古書絕不談利,談得最多的是義。
 
換句話說,命理之術,是比較符合資本主義的利己之說的。
 
有話直說,這也就是為什麼算命會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喵了就算 的頭像
    我喵了就算

    我喵了就算

    我喵了就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