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 名種? 血統?
你以為自己是博美? 還是馬爾濟斯?
你們沾沾自喜的純正血統,在外界眼中,不過是重度腦殘的證明。

睜大眼,仔細看專家如何評鑑 !

============================================
7月,教育部將公布76所大學(不含技職體系)全面評鑑的結果。

評鑑委員們的共識:「國、私立大學分野的迷思,徹底被打破了!」

「好」校系的指標

擺脫聯招分數的單一指標,在大學評鑑的放大鏡下,可以清楚看見,公私立大學的競爭
界限已然產生質變。
考生與家長,或許都該用更「認真」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選擇,不該把「分數排名」當
作是唯一指標。
除了掌握大學競爭變化的敏銳嗅覺外,《Cheers》雜誌綜合各大學校長與教授的意見,
提供考生與家長以下如何選擇「好」校系的指標:

關於師資
整體而言,近幾年各大學都積極改善師資,教師具博士學位比例大幅成長,但個別學系
仍有明顯差異。
有兩個重要指標值得觀察。

1. 流動率--是否有持續增聘新師資?
「新師資代表一個學系的課程有更新、調整的機會,整個系才會不斷有新的化學作用
出來,」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侯永琪指出。

2. 多元性--師資背景是否過於集中或「近親繁殖」?
多元學習是大學教育最可貴的價值,它不單是課程的多樣性,也包括師資背景多元
所帶給學生的啟發。它更代表一個學系對不同人才與觀點的包容性。
考生可以從教師「畢業學校」是否過於集中在某些學校?教師「專長」是否過於接
近、雷同等兩大指標做觀察。
例如,一位評鑑委員便直指文化大學某商管學系師資,有三分之一是該系博士班自
己培養的博士,他不客氣的批評:「對外部新人才的包容性太低了。」
許多學系也發生只雇用有關係或相同學派的老師,並沒有從學生需求、學系未來發
展的大我角度思考。

「學校潛力」代表外界對這所學校有所期待、肯定,私立大學中,長庚、慈濟、元智都
被寄予厚望。
「口碑或代表性」則反應在企業用人的態度上。一個具代表性或口碑的學系,有時可以
超越學校排名的限制。

例如東吳的日文系、法律系,中原的商業設計系、東海的建築系、淡江與輔大的英語
系、世新的新聞系、實踐的設計相關學系……等,在企業眼中,都相當受到歡迎。
此外,近幾年新增或改名學系讓人眼花撩亂,但改名可能對學校分數排名較有幫助,對
學生學習的實質助益,卻需要細心比較。
觀察方式可以該領域最具聲望的大學,作為比較基準點。透過對照的方式,看看師資專
長、相關課程在改名之後,是否也同步調整,跟上時代脈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喵了就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