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標題:「個人工程師的末路悲歌」
嗯.... 不贊成。
 
只要是「沒有自己想法」的受薪族,
看不清局勢危機的,未來都有機會唱悲歌,而不單是個人工程師
 
「開公司要賺錢有利潤,靠的管理能力,不能只看業績進帳。」
 
任憑我再怎麼會搓案子,即便撈進來的案子金額動輒數百萬數千萬,
也負荷不起貴部門的專案「管理」能力。
 
$650萬 web portal,光 PM 1人,專案週期11個月,要價 $200萬。
 
TMD。
 
當我凱子娘?
任何人都有機會誆我硬體價格。因為我不甚熟硬體市場行情。
但,AP案?
 
哼!哼!哼!
 
勸你報價給我前,千萬千萬要三思。
 
11個人月會報價 $200萬的 PM 及成本分析審核者,
下次讓我碰到,一定會先砍你 50% 報價。
 
同時,再貼上「經驗KO.百萬標案.拒往」標籤。
 
 
〈我喵了就算〉
 
 
 
Zoho原來是600人量產網路公司,個人工程師的末路悲歌?

 
這期的Fortune雜誌有篇文章,叫「印度最聰明的無名創業家」。這個人叫做Sridhar Vembu,真的從來都沒聽說過。不過,我想許多網路人都聽過Zoho這家公司,一度天天在TechCrunch上面打廣告,TechCrunch也樂於讓Zoho不斷的曝光,大家知道它做的是線上文書處理軟體,包括類Word、類Excel、類PowerPoint等等,做的還不錯,可以想像,Zoho背後的創業家一定是個聰明人、背後的團隊也一定像是37Signals這樣由高效率的技客們所組成的金頭腦團隊?但,沒人知道,哇塞,這家好網路的知名Web 2.0公司,竟然是一間……印度公司?
 
不只是印度人開的公司。它整間公司根本就在印度。它是一間來自印度的「網站外銷公司」。
 
Fortune這篇文章一開始廢話居多,到最後面才點出精彩處。Vembu開的軟體公司,在軟體代工盛行的印度來說算是異類,它是少見的「產品公司」,拒絕接單,拒絕幫別人OEM產品,堅持自行製作自有產品,然後賣到國外去。妙的是,Vembu製作這些理應是「知識產品」的軟體,卻和工廠採用的方法沒有兩樣。目前Vembu的員工總人數高達600人,而在市場端的矽谷地區竟只請了八個人。然後,為了再降低這600人的成本,他甚至堅持不找IIT這種名校的學生,反倒找來不是名校但「聰明」的小伙子,據文章說,Vembu甚至派員深入高中校園,找來一些成績不錯但急著賺錢補貼家用的學生,訓練他們九個月以後,開始工作。
 
然,Zoho的哲學與Voofox有些不同。長期來看,我們也想找來潛力的年輕技術人員,予以長期栽培、讓他實現夢想,不過有視於英語市場的互聯網業界特殊的「正規軍撐不久,游擊隊不斷達陣」的特性,我們更希望這些同仁「獨當一面」,個個是大將,而不是到最後加入一個量產團隊成為努力工作的小螺絲釘。或許我們Voofox這樣一個十人團隊,有信心在最後打敗人家海外網路公司的60人團隊,但「600人」呢?我想全球沒人有把握能與之為敵了。若這600人之上還加上一套近乎工廠量產的嚴謹系統,有效的管理這600顆大腦,將成很可怕的力量。
 
除了Zoho以外,Vembu也做企業網路管理軟體。由於成本低廉,賣價跟著壓低,便大幅提高了他們在外銷市場的競爭力。據文章說,人家Salesforce.com的CRM SaaS每人每月賣65美元,Zoho的CRM軟體竟下殺到每人每月10美元。於是,Vembu以一介小公司,一年營收可衝到4000萬美元(合14億台幣左右),而且淨利竟還有1200萬美元(合台幣4億左右),利潤空間高達30%。如果把它拿來台灣,這樣的財報可以稱得上是台灣排行前五名的網路公司。不禁要問,台灣有沒有600人?有沒有辦法請8個駐市場的行銷人員?當然有。但是,在台灣開起這種知識量產公司,真的是我們所樂見的嗎?
 
文章以「中國人的量產,印度人竟然用軟體來實現」來讚嘆Vembu這個事業家,我倒暗暗擔心,從個別的科技人的角度來看,這會是一個麻煩的趨勢。寫程式「曾經是一件多麼好玩的事」,這句話,也是我們現在勸那些在科技大廠寫軔體的、在外商公司維護別人產品的、甚至那些長期接政府專案的資深工程師過來我們公司上班的主要訴求。若有一天,這世界不只是代工廠,連自有產品廠和所有的什麼廠,通通都是用制度、用量產來玩外銷,任何「個人表現」的空間都被趕盡殺絕個殆盡,每一間軟體公司都變成像鴻海一樣,一片人海?面對一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資工系畢業的年輕人,我就真的不知道,該帶給他什麼夢想了。
 
 
 
《來源:http://mr6.cc/?p=14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喵了就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