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必讀:2008年商業軟件六大趨勢
Gartner、IDC、Forrester等公司的分析師們認為,企業級軟件在2008年將會有不小的變化,
這些變化包括軟件供應商之間的聯盟、軟件的定價策略以及軟件本身的創新等。
 
要准確預測未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每年的歲末年初,人們還是情不自禁地對新的一年進行一番預測。
新年伊始,受美國的《CIO》雜志邀請,Forrester、Gartner等咨詢機構的一些分析師對企業級應用軟件市場進行了預測,總結出了6個發展趨勢。
 
分析師們一致認為: 企業目前普遍使用的應用軟件市場,如ERP、CRM、供應鏈管理系統等,在2008年將會有不小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軟件供應商之間的聯盟、軟件的定價策略以及軟件本身的創新。
 
這種變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人們對2008年經濟形勢的不樂觀估計將會影響企業的IT預算和CIO可以支配的資金。
 
由於很多人對今年的經濟形勢並不看好,因此,CIO們普遍面臨更大的壓力,新的一年裏他們需要以更小的投入獲得更大的回報。
而對CIO而言,企業的核心應用軟件和軟件平台自然是落實這種回報的重點。
 
「全球化、快速變化的市場、員工的變動以及新規定的出台使得企業對軟件的靈活性和可用性要求越來越高,」 Forrester公司業務流程和應用軟件研究經理Sharyn Leaver說,「結果,從事流程和應用軟件開發的公司就不得不提供更加靈活、好用的軟件。」
 
不僅如此,Gatner研究副總裁Jeff Woods補充說,來自業務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業務人員希望企業的應用軟件能夠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回報。同時,通過采用各種最新的技術(如SOA) 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可靠的計算環境,這使得CIO的決策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越來越重要。對於企業CIO來說,2008年以下6個趨勢值得關注,這些趨勢將對CIO的未來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趨勢1:
軟件公司繼續兼併
 
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軟件企業的並購重組之年,IBM並購了Cognos,Oracle買下了Hyperion、SAP吃下了Business Objects,
惠普買下了Opsware,微軟買下了多個軟件企業。SAP、Oracle、IBM、微軟等軟件巨頭們之所以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來購買那些稍小一些的競爭對手,只因為這些企業開發出了它們非常急需的某些軟件或者某些功能。
 
那麼,CIO們應該如何看2008年的軟件市場呢?
技術咨詢公司451集團(451 Group)去年年底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軟件界的人士普遍預計2008年還會有更多的並購事件發生。
那些最近一年內並購了其他公司的決策者有85%以上的人認為,今年的並購次數將保持甚至超過去年。調查還顯示,有一半以上大型軟件企業在並購方面的預算將增加。
 
451集團進行的這項研究訪問了那些在過去的5年內進行過並購的公司中的開發和戰略決策人士,這些公司5年內總計投入了1500億美元並購了500多家企業。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認為今年購並次數將減少。
 
杜克(Duke)大學和《CFO》雜志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40%的美國公司計劃在2008年購買一些其他公司的資產,其中,1/3的公司計劃購買一家或者幾家公司,22%的公司計劃從其他公司中購買一部分但不是整個公司。
 
Forrester的Leaver說,她預測2008年將會有更多的並購事件發生,並購的對象將主要是那些行業特征非常明顯的、專注在特定領域的軟件公司。她說:「我想這些並購的影響不會再像2007年那麼大,因為去年被並購的都是一些較大的公司,而現在這樣的公司市場上剩下的已不多了。」
 
 
趨勢2:
軟件生態鏈將重組
 
作為一系列兼並事件之後的必然結果,市場上中等規模和大型的軟件公司越來越少(當然,這是相對而言),可供CIO們選擇的合作對象也越來越少。而對那些軟件巨頭們來說,它們的創新和未來成功將越來越依賴於它們與其他小軟件公司、合作夥伴和開發者社區的關系。
 
因為,盡管表面上看CIO可以購買SAP或者Oracle的套裝軟件,而實際上,CIO會花很多時間來考慮SAP或者Oracle各自的生態鏈上都有哪些公司、它們都提供哪些產品以及這些產品是否與企業技術戰略一致?「ERP系統本質上只是一個軟件平台,生態鏈上的其他公司圍繞這個平台提供產品和服務,」Gartner的Wood說,「這是今天的CIO必須認識到的一點,未來這一點還會越來越明顯。」
Forrester的Leaver強調說,以往CIO在應用軟件的購買上只是被動地受幾個軟件巨頭的推動,而今天,CIO必須認真考慮哪個供應商的生態鏈能更適合自己公司的長期戰略。
 
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如果軟件供應商的生態鏈中已有某個行業應用軟件(如零售行業)能滿足你的長期需要,你在部署這樣的軟件時無疑將容易得多,也更容易將此類殺手級的應用集成到你的ERP系統中。Wood說,軟件巨頭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產品開發計劃和發展戰略,比如,Oracle傾向於購買或者自己開發行業軟件(如零售行業和通信行業的軟件),而SAP更願意開放自己的平台給合作夥伴,讓它們來開發這些殺手級的應用。
「CIO們一定不能忽視圍繞軟件巨頭形成的生態鏈。請記住,沒有殺手級應用,光有一個軟件平台肯定無法長久存在。」 Wood說。
 
 
趨勢3:
激烈競爭仍將延續
 
盡管企業級應用軟件市場的競爭從來都是非常激烈的,但是2008年CIO們將看到軟件供應商們在這個市場進行更為激烈的爭奪。
「目前,我們還看不出這個領域的競爭有絲毫減緩的跡象,」Wood說,「這對CIO們來說應該算一個好消息。」
 
雖然軟件供應商通過自己開發或者並購,積累了越來越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提供更多的技術平台,從而提高了自己的盈利能力,但是在這些領域仍然有不少競爭對手,因為這一行業仍然有比較豐厚的利潤。因此,對於CIO來說,不要害怕用一家軟件商來牽制另一家,以幫助自己在合同的談判中爭取到更有利的價格。「供應商們現在也越來越聰明,它們知道什麼時候該競爭、什麼時候該合作、哪些值得競爭、哪些不值得競爭。」Woods說,如果你認為價格值得認真協商,那今年就應該能夠盡力得到一個滿意的價格。
 
另外,Forrester首席分析師Ray Wang補充說,由於這些公司間的並購剛剛宣布或者宣布不久,因此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可以和這些公司訂立一個長期的價格非常優惠的軟件維護合同,或者以一個非常優惠的折扣購買新的軟件模塊。
「根據過去的經驗,在公司宣布正式被收購後,其銷售人員通常會在公司的最後這一點時間內為客戶提供一些非常優惠的合同。」
 
 
趨勢4:
小公司更注重創新
 
軟件巨頭們並不是因創新而知名的,而更小些的軟件企業必須靠創新贏得在這個市場上的生存機會。
Leaver 說: 「與軟件巨頭們相比,小公司更有可能更快速地提供企業需要的應用。」
未來,這些小公司將更加努力地開發具有更好的適應能力、能即插即用的應用軟件,而那些軟件巨頭很難做到這一點。
 
Leaver解釋說,例如,大多數的中小軟件公司開發的應用都運行在IBM的Websphere、SAP的Netweaver和Oracle的中間件產品之上,從而使得用戶的IT人員可以非常容易而且快速地配置和修改它們。正是由於存在大批這樣的應用軟件,CIO才不用過多地關心軟件架構,而把注意力放在這些軟件是否好用本身。
 
另外,IDC的企業應用研究主任Albert Pang補充說,這些創新將導致越來越多的Web 2.0 應用和其他企業用戶非常喜歡的應用出現。
「不久,企業用戶就能用上軟件公司提供的各種工具讓他們輕松地完成企業級的Mashup應用。」
 
例如,Pang解釋說,企業級Mashup能很容易地創建新的財務系統,這些財務系統允許用戶把外部的一些變量(如天氣預報和環境影響研究結果)集成到他們的財務規劃、預測和報表生成流程以及投資回報的風險評估中。Pang認為,對於CIO來說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尋求短期與中長期發展之間的平衡,避免受到來自軟件供應商的影響而盲目購買。「如果真的需要購買什麼產品或者服務,CIO應該學會比較多個軟件開發商為自己贏得一個較好的價格。」
 
 
趨勢5:
軟件付費策略面臨挑戰
 
長期以來,CIO們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抱怨企業級軟件高昂的維護和服務費。
據統計,這筆費用往往占到企業IT投入的22%以上,成為很多企業IT部門的一個沉重負擔。
Woods說: 「在軟件供應商們一再強調它們的維護能給用戶帶來諸多好處,比如軟件功能有很大改善的時候,CIO們卻常常問自己,這筆維護費給我帶來了什麼回報?」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有些CIO或者嘗試或者已經開始轉向第三方(如被SAP收購的TomorrowNow)來維護自己的EPR和CRM系統。
不過,Oracle指控TomorrowNow以及SAP在處理這件事上的猶豫給這種由第三方維護的模式帶來了一片陰雲。
即便如此,第三方維護的方式也已經激起了很多IT經理們的興趣,2008年嘗試這種模式的CIO會越來越多。
「TomorrowNow的存在使得人們開始思考軟件維護的成本,」Woods說,「幾乎每一個CIO都在問,我能換一種軟件維護的方式嗎?」
 
對CIO而言一個不大好的情況是,一些供應商的軟件設計得不夠好,用戶無法采用新一代的企業軟件工具自己進行維護和升級。
因此,CIO要做出最後的決定並不容易。
 
事實上,由於倍受用戶指責的軟件維護費用收入占到很多軟件公司收入的90%以上,因此,不少軟件公司根本不願意觸及這個問題,更不提考慮進行一些實質上的改變了。但是,Leaver認為,這種情形在2008年將會有所改觀。
如果軟件公司希望繼續讓它們的客戶滿意,軟件公司就必須重新考慮它們的價格策略和軟件維護費的定價問題。
 
 
趨勢6:
供應鏈更無線化、更危險
 
無線技術將繼續影響供應鏈的未來發展。
對供應鏈的未來影響最大的無線技術首選RFID,它也吸引了眾多人的注意。
盡管這種技術仍然處於不斷完善之中,但是,分析師們認為,在2008年,它的應用將繼續擴展和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恰恰是供應鏈上采用的其他一些先進技術使得供應鏈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比如,無線數據傳輸技術和配送中心日常運營中使用的無線技術等。但是,分析師們指出,供應鏈擺脫了線纜羈絆的同時也增加了風險。
 
零售系統研究公司(Retail Systems Research)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在供應鏈系統因采用新設備而引發的重大安全漏洞中,源於無線技術的比例有明顯增加。零售系統研究公司分析師Steve Rowen認為,無線系統的攻擊者已經不是那些無聊的黑客,他們懂技術、有目的,
在他們看來,那些不認真對數據傳輸進行保護的公司就是在為他們提供一個掙錢的機會。
Rowen說,「最近幾年,因為竊取客戶的數據可以為犯罪分子換得比較高的回報,針對無線系統的有組織犯罪正在成為『大生意』。」
在2008年,Rowen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引起公司高層的注意。
 
「最成功的安全保護辦法就是盡快讓CXO們重視這一隱患,」他說,「盡管不同的零售商其具體的安全措施不盡相同,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這些具體的辦法都受限於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目前對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喵了就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